随着老旧机动车开始进入报废高峰期,在巨大利益的驱使下,报废汽车并未进入正规途径拆解,而是流入了“黑市”,直接将零配件卖到各种汽车修理厂再利用。今年初,据央视财经报道:在辽宁省大石桥市的报废车辆拆解场,这些拆解下来的零配件有的直接流向了市场。这些报废汽车零部件重新被装备到车上之后,不亚于一颗颗奔跑在路上的“定时炸弹”。北京商报记者调查发现,尽管北京对于报废车管理相对规范,但依然会有报废车零部件出现。据一位不愿具名的4S店员工透露,4S店多数的配件是原厂发送的,而在完成厂家的售后采购任务后,也存在着一定的零部件外购的比例,只不过相对比例较低,而这些外购的零部件中,难免会出现报废汽车的零部件。
实际上,报废汽车回收率低在全国已经是一个普遍现象,国内有一多半的应报废车辆游离于政府的监督之外。此外,用于规范拆解汽车市场的也已经落后。经过调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,现行的规范报废汽车回收行为的法规是2001年6月颁布的《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》,当年这部法规是针对当时拼装车泛滥而制定的,实行了汽车报废行业的准入制度,同时也要求报废汽车的五大总成作为废金属回炉,这样做并不利于资源的再利用,导致报废汽车残值低、回收价格低、回收利用率低的情况。不过,有消息称,相关部门正对回收拆解法规和强制报废标准进一步修订和完善。新修订的《报废汽车回收管理办法》(以下简称新《办法》)已经上报到国务院,即将通过发布。值得关注的是,新《办法》取消了报废汽车企业总量控制合理规划布局的要求,实行先制造后发证的制度。今后再设立报废汽车回收企业的时候,要先到工商局去注册,然后按照国家标准去建设报废拆解企业,之后由省级商务主管部门组织专家组进行验收,通过之后颁发经营许可证,就可以依法经营了。同时,新《办法》允许旧件进入流通领域,开展绿色汽车消费。放开了五大总成的再制造、再利用。允许报废拆解企业将五大总成销售给具有再制造、再利用资格的企业,由它们进行再制造之后销售给维修企业。最为重要的是,废除报废机动车的收购价格参照废旧金属价格计价的规定,改为市场主体自主协商定价,放开了报废汽车回收价格参照谱。今后报废汽车回收可能是一车一价,而不是简单按照吨位数论价回收。
截至2017年,我国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2.17 亿辆,2020年将超过2.7亿辆,按照回收率4%计算,年
报废汽车量将达1080万辆,仅考虑废旧材料回收价值,到2020年报废汽车行业的市场空间在350亿元左右。若考虑五大总成售给再制造企业,能够继续使用的零部件标明“报废汽车回用件”后可以出售,价值量将得到大幅提升,有望达到千亿市场规模。中国物资再生协会秘书长高延莉表示,市场上相当一部分车是好车,拆下来的是原厂零部件,完全能达到继续使用的标准。回收利用不是收破烂,
报废汽车回收拆解应向精细化方向发展,以前企业大多是破坏性拆解,现在转为拆解、清洗、检测。可直接销售的,检验后销售;可再制造的零部件,通过加工、装配、整机测试、包装、贴码,然后销售。建立产业标准体系势在必行。